伤口拭子采样是评估伤口感染状况的关键步骤,但采样不当会导致无效结果,甚至误导临床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何时进行伤口拭子采样、正确采集方法以及慢性伤口的特殊取样要求。

一、何时进行伤口拭子采样
伤口拭子采样并非适用于所有伤口情况,必须基于明确的临床指征:
急性伤口伴典型感染症状:伤口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增多、局部温度升高或全身发热等。
慢性伤口感染迹象:伤口周围红肿扩大、分泌物性状改变(如变稠、变色)、异味、伤口愈合停滞或恶化。
全身感染症状:发热、寒战、心率加快、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抗生素治疗无反应:使用抗生素后伤口状况未改善或继续恶化。
耐药菌监测需求:符合当地耐药微生物监测方案要求。
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可能不表现典型感染症状,表现为苍白伤口、微量渗液,且因感觉神经病变无痛觉变化,对此类患者应降低采样阈值。
二、伤口拭子样本的规范采集方法
1、采样前准备
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周围皮肤,避免使用碘伏等消毒剂,以免杀灭细菌
确保伤口表面湿润(干燥伤口需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棉签)
准备无菌拭子、无菌容器、记号笔等必要物品
2、采样技术
目前有多种采样技术,其中Essen旋转技术(螺旋轨迹采样)被循证医学推荐为最佳方法:
Essen旋转技术:
从伤口中心开始,以螺旋轨迹向伤口边缘移动
施加轻微压力,确保采集到深层细菌
该方法能全面捕获创面各类细菌,对慢性伤口表浅定植菌的检测灵敏度显著优于传统技术
Levine技术:
在伤口中1平方厘米的活组织区域旋转拭子
施加少量压力以收集渗出物和细菌
比Z技术更能获取有效菌群样本
Z技术:
将拭子在整个伤口床行之子移动来采样
避开创缘在伤口表面曲折涂抹
3、采样关键注意事项
避免采集结痂处:应采集受伤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分泌物
避免干拭子采样:干燥伤口必须用蘸有无菌盐水的拭子提取
勿使用含碘/银/蜂蜜的抗菌敷料:这些敷料会影响采样结果
采样后处理:将拭子插入细胞保存液中,折断拭子杆,防止培养液溅出
三、慢性伤口的拭子取样特殊要求
慢性伤口总是被细菌定植,但向局部感染的转变很模糊,因此慢性伤口的拭子取样有特殊考虑:
采样指征需明确:慢性伤口存在定植菌群是常见现象,单独的阳性拭子从来不是抗菌治疗的指征。只有当伤口出现明确感染迹象时才应采样。
广泛采样:为确定是否存在多重耐药菌的定植,应从伤口和患者自身(鼻子、喉咙、伤口、腹股沟,如有必要)广泛采集拭子。
采样技术选择:慢性伤口推荐使用Essen旋转技术,该技术能更准确地反映伤口深层细菌情况,避免"混合皮肤菌群"的无效结果。
临床信息提供:送检时必须注明患者所用抗生素、是否使用含碘/银/蜂蜜的抗菌敷料,以及伤口性质(急性/慢性)、影响愈合的基础疾病等信息,以便实验室提供有价值的结果。
采样与治疗关联:如果启动了抗菌治疗,则确定病原体总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指导精准抗菌治疗。
四、采样后处理与送检
采样后立即旋开细胞保存液管盖,将拭子插入细胞保存液中,折断拭子杆。
试管保持竖立,室温(25℃)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超过2小时标本需2℃-8℃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送检时详细注明临床信息,包括伤口情况、用药史、基础疾病等。
五、总结
伤口拭子采样是伤口感染诊断的关键步骤,但采样不当会导致无效结果。规范采样应基于明确的临床指征,采用适当的技术(如Essen旋转技术),并提供完整的临床信息。对于慢性伤口,需特别注意区分定植菌与感染菌,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只有规范采样,才能确保实验室结果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记住:对于疑似感染的伤口,要么规范采样,要么干脆不做。
以上内容综合参考AI和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