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圣检E讯,原文标题:呼吸道核酸检测标本选择有门道,上呼吸道标本能否“C 位”出道?
呼吸道感染标本类型
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标本易于采集,主要包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鼻咽吸取物,可用于咽炎、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病原体的检测。下呼吸道标本包括痰液、气管吸取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用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病原体的检测,不同标本类型的临床应用见下表。
上呼吸道标本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01口咽拭子检测下呼吸道感染
题目: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口咽拭子作为替代下呼吸道样本进行PCR检测的诊断效用
IF:6.1
发表时间:2023年9月
文章要点:
本研究使用PCR方法评估了到急诊科就诊的CAP(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患者的口咽拭子(Oropharyngeal swab,OPs)和下呼吸道(Lower respiratory tract,LRT)标本之间微生物检测的一致性。入组103例确诊的CAP患者,分别取OPs和高质量的LRT标本。LRT标本主要通过诱导痰获得(88%)。以下呼吸道标本为参考标准,口咽拭子对CAP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阳性符合率(PPA)、阴性符合率(NPA)和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5%、99%和95%;86%、98%和93%。卡他莫拉菌的PPA较低(74%),而NPA为100%。对于不太可能引起无并发症CAP的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目细菌),结果差异较大。总之,与LRT标本相比,OPs标本对最常见的CAP病原体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测,具有较高的PPAs和NPAs。这提示使用PCR方法对口咽拭子进行检测是急诊科患者快速病原体检测的替代方法,特别是对于难以获得LRT样本的患者。
02鼻咽拭子检测下呼吸道感染
题目:评估鼻咽拭子在呼吸道细菌感染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进行PCR检测的诊断效果
IF:3.7
发表时间:2022
文章要点:
本研究入组了118例患者,评估用鼻咽(Nasopharyngeal swab,NPs)拭子检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性能。以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为参考,鼻咽拭子对肺炎链球菌的阳性符合率(PPA)和阴性符合率(NPA)分别为58%和100%,流感嗜血杆菌的PPA和NPA分别为61%和100%,卡他莫拉菌的PPA和NPA分别为57%和99%。以标准诊断方法为参考,鼻咽拭子对肺炎链球菌的PPA和NPA分别为58%和96%,流感嗜血杆菌的PPA和NPA分别为74%和87%,卡他莫拉菌的NPA为92%。结果表明,鼻咽拭子识别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因的PPA有限,无法用于停用抗生素,但其出色的NPA表明可利用鼻咽拭子PCR结果快速进行针对性抗菌治疗。
题目:重症肺炎患儿上、下呼吸道病原菌鉴定的一致性
IF:3.4
发表时间:2023
文章要点:
本研究旨在比较儿童严重肺炎患者鼻咽拭子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在病原体检出方面的一致性,探讨鼻咽拭子采样能否替代肺泡灌洗液用于儿童 CAP 的病因诊断。研究入组了153名儿童肺炎患者,研究结果发现鼻咽拭子与BALF中的肺炎支原体的一致性最高(Cohen’s kappa = 0.64),其次是流感嗜血杆菌(Cohen’s kappa = 0.47)。铜绿假单胞菌一致性最差,仅在BALF样本中被检出。
03鼻咽吸取物检测下呼吸道感染
题目:鼻咽吸取物与肺部标本在成人获得性肺炎的分子诊断性能比较
IF:4.0
发表时间:2018
文章要点:
本研究纳入103名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均患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同时收集了鼻咽抽吸物和下呼吸道样本(包括诱导痰、气管抽吸物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使用多重分子检测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该方法可同时定性检测4种细菌和18种呼吸道病毒。鼻咽抽吸物和下呼吸道样本在病毒检测方面的灵敏度相当,分别为82%和88.5%(p= 0.36)。在6例军团菌肺炎感染中,只有1例在鼻咽抽吸物中被检测到(16%),而所有6例均在下呼吸道样本中被检测到,表明肺部样本对军团菌肺炎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鼻咽抽吸物。因此,肺部样本和鼻咽抽吸物在多重PCR检测呼吸道病毒方面的诊断灵敏度相似。然而,对于嗜肺军团菌的检测,肺部样本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鼻咽抽吸物。
总结
在肺炎患者中,上呼吸道标本可辅助或者替代下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但需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病原体类型与临床场景进行选择。例如在危急重症或者儿童、老年人等难以获得高质量下呼吸道标本的患者中,口咽拭子/鼻吸取物可以作为替代,检测CAP常见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或呼吸道病毒等,但需排除定植菌的干扰。
撰写 | 许莹硕
校稿 编审 | 刘娟
编辑 | 谭易秋子
文章为麦瑞科林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