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门话题 » 正文

宫颈拭子:宫颈癌筛查的关键技术与临床应用解析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但因其明确的病因和可预防性,早期筛查显著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宫颈拭子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核心技术之一,结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已成为现代妇科预防医学的重要工具。本文将从专业视角解析宫颈拭子的原理、操作流程及其在HPV与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一、宫颈拭子的定义与操作原理

宫颈拭子是一种通过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病理学或分子生物学分析的医学检测工具。与传统刮片不同,现代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Prep/TCT)通过专用刷头旋转刮取宫颈鳞柱交界处(转化区)的细胞样本,并保存在液体介质中,大幅提升细胞保存率和诊断准确性。

操作流程:

  •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置入阴道窥器暴露宫颈;

  • 使用宫颈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5-10圈,确保采集足够量的宫颈细胞;

  • 将宫颈拭子头折断放入HPV保存液,优质的HPV保存液可常温运输保存宫颈脱落细胞样本2-3周时间。

二、宫颈拭子在HPV与宫颈癌筛查中的核心作用

1. 细胞学检查(TCT/LCT)

通过显微镜观察宫颈细胞形态学变化,识别癌前病变(如CIN1-3)或恶性细胞。根据Bethesda系统分类,结果分为:

  • 阴性(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

  • 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ASC-H);

  •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TCT对HSIL以上病变的敏感性约60-80%,需结合HPV检测提高筛查效率。

2. HPV DNA检测

99.7%的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相关(以HPV16/18型为主)。宫颈拭子样本可通过以下技术检测病毒:

  • 杂交捕获法(HC2):检测13种高危型HPV的DNA载量;

  • PCR分型:精确识别HPV型别(如Cobas 4800可区分HPV16/18与其他12种高危型);

  • mRNA检测:评估病毒致癌基因E6/E7的表达活性,提示病变进展风险。

临床意义:

  • HPV阳性但细胞学阴性者:建议1年后复查;

  • HPV16/18阳性:需直接转诊阴道镜;

  • 联合筛查(TCT+HPV)可将宫颈癌漏诊率降至1%以下。

三、筛查策略与指南建议

根据WHO《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2021)》及美国ASCCP共识:

  • 21-29岁女性:每3年单独TCT筛查;

  • 30-65岁女性:优先选择TCT+HPV联合筛查(每5年1次);

  • HPV疫苗接种者:仍需按常规进行筛查(疫苗未覆盖所有高危型别)。

四、宫颈拭子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 无创、操作时间短(<5分钟),门诊即可完成;

  • 液基技术减少样本误差,提高诊断一致性(kappa值达0.85);

  • 单一样本可同步进行细胞学、HPV检测及基因分型。

  • 现在有HPV自取样套装(包含一支自取样宫颈拭子和一瓶HPV保存液,如下图所示),用户可在家取样,邮寄给医院或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不仅更加便捷,而且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以及更好的保护患者隐私。

    HPV自取样套装

局限性:

  • 取样深度不足可能漏检宫颈管内病变;

  • 炎症或出血可能干扰结果判读;

  • 对腺癌的敏感性低于鳞癌(需结合ECC宫颈管搔刮)。

五、患者常见问题解答

1、检查是否疼痛?

宫颈拭子头部材质一般是海绵或者植绒,采样过程很少有不适感,相比传统宫颈刷采样,宫颈拭子采样更为舒适。

2、筛查前注意事项?

避开月经期,24小时内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或用药。

3、结果异常怎么办?

ASC-US可随访或HPV分流检测;HSIL需立即阴道镜活检。

4、是否可以居家采样?

居家采样需要用自取样宫颈拭子。

六、总结

宫颈拭子技术通过精准的细胞学和分子检测,使宫颈癌成为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建议适龄女性定期参与筛查,结合HPV疫苗接种(一级预防)和规范随访(二级预防),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的全球目标。

文章为麦瑞科林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和出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