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12万人幽门螺杆菌(Hp)粪便核酸筛查数据发布,总体阳性率40.11%

5月15日,“2023全国无幽日《我国12万人幽门螺杆菌筛查报告》发布会”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演播厅举行。会上,应用粪便Hp核酸检测技术的“全国防幽耐药地图”科研项目同步启动。深圳市麦瑞科林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粪便采样拭子,企业客户留言或联系客服,我们可免费给您寄样。

5月15日,“2023全国无幽日《我国12万人幽门螺杆菌筛查报告.jpg

江苏省泰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港区委书记叶冬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组长周丽雅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蔚虹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教授,国家卫健委“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早诊培训项目”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教授,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杨斌教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副总编辑王君平,中国遗传学会生物产业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香博士亲临现场或以视频致辞方式出席活动。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胃癌的发病数量与死亡数量在恶性肿瘤排行榜中均位列第三位i。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的 I类致癌因子ii,明确致癌物iii。2022年最新发布的一项meta分析发现,我国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约为44.2%,全国约共有5.89亿人感染iv。

我国临床共识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v。

周丽雅教授表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最理想效果,是一次根除成功。而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却像“拦路虎”,会导致根除治疗失败。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甚至发生二重、三重或更多重耐药vi。江苏省泰州市的“健康惠民一号工程”,对区域内12万居民开展了Hp感染与耐药调查,打造了区域Hp筛查的样板,在国内也是首创。

“幽门螺杆菌其实是人类的‘老熟人’,与人类共存了几万年。” 田艳涛教授表示,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公认预防胃癌最为重要的可控手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胃癌的关口前移至Hp的筛查诊断与根治上,是我们打败幽门螺杆菌这种“万年老病菌”的可靠办法。

“泰州队列” 12万人数据发布:Hp感染总体阳性率40.11%,耐药率大于50%

本次发布的《我国12万人幽门螺杆菌筛查报告》(下简称“报告”),基于江苏省泰州市“健康惠民一号工程”的筛查检测结果,是国内首次通过粪便Hp核酸检测技术开展的大规模人群Hp感染与耐药情况调查。 

报告显示,受检的12W人群整体阳性率为40.11%。与今年李兆申院士、杜奕奇教授团队在《Gut》上最新发表的中国万家居民幽门螺杆菌筛查项目结果中,普通人群的Hp平均个体感染率40.66%vii 相近。

受检的12W人群整体阳性率为40.11%.png

分析人群年龄分层的阳性率情况可见,10岁以下阳性率17.45%,11-20岁阳性率为27.03%提示生活在家庭场景下的未成年人的感染率持续上升;从21岁开始,阳性率显著上升至39.81%,30-70岁各年龄段的阳性率在39%-44%之间,提示普通人从步入社会开始,就应该重视Hp检测治疗,及分餐等生活方式的养成。

人群年龄分层的阳性率.png

在耐药率方面,总体人群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53.77%,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51.57%。这一数据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耐药率。

《中国幽门螺杆菌原发性抗生素耐药性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显示,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在2016-2020年达到34%。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在2016-2020年上升到35%viii。

报告还显示,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为7.70%,高于《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陈述的呋喃唑酮0-1%的耐药率。

据了解,“健康惠民一号工程” 由江苏省泰州市政府牵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组织实施,在全国率先发起并落地实施12万人份粪便Hp核酸筛查。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康为世纪”)提供检测技术支持。

 项目启动之初,泰州市举办专家论证会,邀请来自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临床专家对“一号工程”进行专业论证和学术指导ix。

 专家一致指出,项目所应用的粪便Hp核酸检测技术不仅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通过最新的飞行时间核酸质谱技术分析Hp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基因和PPI代谢基因,属国内首创x,具有无创、便捷及患者易接受的优点,并有望用于指导Hp阳性患者进行精准个体化根除治疗。

 叶冬华副市长在致辞中指出,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江苏省泰州市政府实施“健康惠民一号工程”。实现惠民、惠企、惠政府的三重目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开展大规模的筛查检测,实现疾病预防和早诊早治,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减轻医保压力。引导技术先进的科技企业更好地发展,摸清辖区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人群比例、耐药情况,发现潜在的胃肠疾病的发生率,为更好地守护群众健康,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全国防幽耐药地图”科研项目启动

为使更多地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危人群获益,“全国防幽耐药地图”科研项目于发布活动现场正式启动。 

该科研项目拟将泰州Hp筛查防治经验推广至全国,联合全国各省市地区千家医院,通过粪便Hp核酸检测技术开展覆盖更广泛人群的Hp感染+耐药一站式筛查检测,积累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耐药相关科研数据。 

康为世纪董事长王春香博士表示,作为从事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发30多年的科研人,非常希望看到自己团队研发的粪便Hp核酸检测技术能惠及更多百姓,更期待 “全国防幽耐药地图”项目的科研成果,能助力临床医生更便捷准确地了解病人耐药情况,更有效地开展Hp的筛查与根治工作,进一步降低Hp的感染率。

首战即决战,专家倡导以治疗为导向做Hp筛查

“目前国际上一致的共识,是如果不存在抗衡因素就应该进行Hp根除治疗。而耐药导致根除治疗Hp的成功率下降。”王蔚虹教授指出,基于药敏检测结果来进行临床精准治疗,根除效果理应高于经验性治疗。 

目前的药敏检测方法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通过做胃镜,取胃黏膜标本,在体外进行细菌培养;另一种是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以粪便或胃黏膜组织为样本,去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基因突变,从而来推测其表型是否耐药。 

细菌培养的方法,在临床实际上存在一定困难,培养的阳性率仅能达到60%-70%,意味着会有一些病人做了胃镜检查,取了组织样本,最终细菌培养不出来,无法进行下面的药敏检测。同时,人们对胃镜畏惧、依从性不足,还有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接受内镜检查存在其他风险,这些都是细菌培养进行耐药检测技术现实的困境。 

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以避开传统药敏检测的细菌培养。粪便检测是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之一,不仅避开了细菌培养长时间、耗时费力的问题,同时也避开了做胃镜检查。本次泰州“健康惠民一号工程”所使用的粪便Hp核酸检测技术,就属分子生物学方法。 

王蔚虹教授在报告中对分子生物学方法予以肯定,表示如果粪便药敏检测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符合率,应该是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当了解到泰州12万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耐药检测结果后,王蔚虹教授表示,这个研究,可能对今后幽门螺杆菌治疗有重要的提示。经过粪便来进行检测感染,同时检测耐药,就可以在首次治疗的时候做到更精准,达成我们一直期望的Hp根除治疗首战即决战的目的。

 “准确判断Hp感染与耐药情况,能极大提升临床诊疗效率。”杨斌教授表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个性化和规范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群体角度看,规范抗生素应用,可减少抗生素耐药率;从个体角度看,选择合适抗生素,能提高抗生素敏感性。

 杨斌教授同时介绍,在泰州队列开展的同时,自己团队也对检测呈阳性后接受治疗的部分受检者进行跟踪,发现144位受检者人中有139例病人经根除治疗后转为阴性,根除率达到了95.2%。

以家庭为单位,共同检测和治疗Hp

Hp作为一种可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致病菌,还可导致的消化系统内/外的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缺乏症等iv。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提出,家庭成员共同治疗可阻断Hp在家庭中的传播,有助于减少根除后的再感染。《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 年)》指出,儿童在家庭内部被感染主要发生在12岁前xi。父母均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子女感染率为69.34%xii。 

田艳涛教授指出:“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每一个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生在成年后的相对较少。”

 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观察发现,在高达4%-10%的儿童、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胃黏膜组织中发现了病理性癌前病变。提示我们在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儿童和青少年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更普遍xiii。

“有儿童的家庭,成人是应该检测的。”张凯教授表示,重视以家庭为单位防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理念,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降到10%左右,当他们到了50岁以后的胃癌高发年龄阶段,我们国家整体的胃癌发病率一定会降低。

粪便检测Hp+耐药,Hp检测进入2.0时代

张凯教授同时指出,随着泰州12万人数据的发布,及耐药检测新技术的出现,幽门螺杆菌筛查检测开始进入2.0时代。我们不但可以居家检测,还可以通过一种方法一步确定2件事:一,是否感染;二,是否有耐药,耐什么药。

“检测本身是为了治疗,如果这一步能完全满足这两个条件,那么可能对我们以后的干预将有巨大助力。”张凯教授表示。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检测粪便或胃黏膜组织等标本,尤其适用于菌株的DNA分型、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xiv。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认为,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用于 Hp 耐药基因型的检测,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基因型检测对 Hp 根除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通过一份粪便样本进行Hp感染+耐药的测定,是技术研发领域一直想实现的突破。此前在技术层面上有2个难题未能解决:一是粪便中的Hp-DNA极易降解。粪便离开人体后,室温储存超过15分钟,粪便中微生物显著变化,核酸发生降解。二是粪便样本中成分复杂,如胆盐,胆色素,胃肠道消化液,纤维,蛋白质等大量杂质,可能影响测定的灵敏度。在粪便样本的DNA提取过程中,PCR反应的抑制物难以快速且有效的去除。

“我们在研发上突破了这两个难点:在粪便核酸保存方面,可实现2-37°C常温条件下,粪便样本稳定保存至少60天,使居家取样-样本邮寄-实验室检测的模式成为可能。我们也解决了粪便核酸提取过程中去除反应抑制物的问题,实现了Hp检测灵敏度96.7%、特异性96.27%。”王春香博士介绍,基于这些专利技术,国内首创的粪便Hp核酸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并已获批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逐步在医院、体检及个人健康管理、流行病学调查等多元场景中应用。

参考文献:

i 郑荣寿, 张思维, 孙可欣, 等. 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23, 45(3):212-220.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20922-00647

ii IARC Monogr Eval Carcinog Risks Hum 1994.

iii 15th Report on Carcinogens.NTP 2021.

iv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2 Mar;37(3):464-470. 

v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J]. 中华消化杂志,2022,42(5): 289-303.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20206-00057.

vi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刘文忠,等.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6):364-378. 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7.06.002.

vii Large-scale, national, family-based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na: the time to change practice for related disease prevention  Zhou XZ, Lyu NH, Zhu HY, et al. Gut. Epub ahead of print: 2023.

viii Chen J, Li P, Huang Y, Guo Y, Ding Z, Lu H. Primary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athogens. 2022;11(7):786. Published 2022 Jul 12. doi:10.3390/pathogens11070786

ix泰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健康惠民一号工程”通过项目论证》:http://gsj.taizhou.gov.cn/art/2021/4/28/art_24_3079312.html

x 《泰州市“健康惠民一号工程”专家论证意见书》

xi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等.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J]. 中华消化杂志, 2021, 41(4):221-233.

xii 王凯娟, 王润田.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Meta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6):443-446

xiii 田艳涛,《胃,你好么》,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33373-3

xiv 中华消化杂志2021年4月第41卷第4期 Chin J Dig, April 2021,Vol.41.No.4

返回顶部